麦田里的守望者
发布时间:2014-06-14
作者:
浏览次数:600
故事情节虽然短小,但仅三天的情节却被用一篇长篇小说的形势展开,大量的意识流让读者难以跟随,但他却无法阻止这本书所表达思想的传播。
任何事物都有对立的两方面,就像能量的守恒一样,也就是说,一面所展现的“好”越多,那么其后的“坏”也就越多,我们所处的环境,亦是如此。
这本书在当时的美国明镜似的展现了青少年的矛盾思想,从某种意义上说,这本书是青年人的启蒙之书,而社会环境的不同,并不影响着这种思想的传播。
文章讲述了主人公霍尔顿在被学校开除后在外流浪三天的经历,从这些经历中他逐步认识到了这个社会的黑暗,他想改变,但却无能为力,而后想要逃离,却发现无处可逃,这个让黑暗所笼罩的社会让他近乎崩溃,他的所想,被认为是一种“无目的的反抗”。
然而语言有它特有的力量,作为人类文明的高级产物,语言表达了我们的所感所想,同样也影响着它们,语言会使我们感同身受,以此来让它们发生改变,当我们认同一种看法很久时,用来改变它的语言所需要的情感也就越多,这也是这本书的语言如此强烈的原因,作者不惜使用脏话来让所表达的思想更加直接,以此来描写一些人们看不清的东西
也正是因此,这本书曾被列为禁书。
在这个社会的影响下,成长,既是一个被改变的过程,我们被灌输的思想,是让我们把“可以做的事”理解为“必须做的事”,而这种“必须做的事”,必须要将其称为“可以做的事”。
或许读了这本书,我们仅仅是能认清这个事实而已,而之后要做的,就是把这个事实接受,正如霍尔顿的理想,他想作一个麦田守望者,看护儿童,但却无法实现,我们也不能将其实现,尽管沮丧,但这种接受的过程,也正是一种不可多得的成长经历